2022年上半年,奥密克戎疫情的反复影响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多个主要城市群。城镇化开启下半场的长期趋势、与奥密克戎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两者交织之下,过去半年的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全新特征。
从整个中国范围内来看,世邦魏理仕发现以下一些特征值得关注:
其一,城市更新“倒逼加速”
城市更新是去年城市建设领域的第一热门词,但2021年的城市更新还是更多集中于以上海等超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法规完善和机制建立等方面。今年上半年,在存量土地约束愈加收紧的大背景下,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疫情带来了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迫切需求,城市更新在实践领域的落地实施也随之提上了多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如北京落实以民生旧改为主要目标的更新行动、南京鼓楼区积极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的新模式、山东以省为单位开展涉及多个城市的更新试点行动等。无论是城市建设客观需要,还是疫情倒逼,都将大大加速城市更新的实施进程。
其中从建设北京到更新北京,城市更新正赋予这座底蕴深厚的国际一流和谐之都新面孔与新内涵。“以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是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对北京市城市更新以往的总结。长期以来,在城市化过程中对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新一直备受争议。绣花功夫的城市更新,强调了不是推倒重来,明确了要有“恰到好处”的巧思,也要有“穿针引线”的细致。
其二,消费零售“精明增长”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到以消费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转型进程中,而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冲击,消费则是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影响的领域。随着去年以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名单的陆续公布,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的建设培育方案。而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消费的提振也是关乎千千万万商户企业以及民生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以成都和深圳为代表,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框架下,兼顾疫情后提振商业的迫切需求,通过重塑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逻辑和组织模式,以实现后疫情时代零售业的“精明增长”,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三,产业发展“多管齐下”
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轮新的重构及转型过程,过去高度依赖加工生产的“中国制造”模式,正在向产业链完整、知识产权自主的“中国创造”模式转型。在新一轮珠三角、长三角等产业重镇的疫情冲击下,全国供应链受到巨大挑战,本就被各地政府视为首要任务的产业发展与招商逐渐显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首先是更加重视事关产业落地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整合,如广州通过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破解土地要素的瓶颈、浙江钱塘新区以EOD模式寻找产业及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其次是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产业从规划咨询到招商落地的延续性,如郑州龙湖金融中心以及西安航天基地,均将产业规划和招商的一贯性作为首要目标,实现产业导入和发展。另外,产业与当前城市建设主流模式的融合发展,也是未来的重大趋势之一,如成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与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相结合,以实现存量优化提升;昆明、合肥、阜阳等城市在机场TOD模式之下,叠加临空及商务零售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可以想见,在外部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承压、疫情短期冲击等多重挑战下,以城市更新释放空间、以商业重构提振消费、以多元举措加速产业落地,将成为我国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及疫情常态化新时期,全国城市发展的共性趋势。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陈学海表示:“城市经常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的引擎。目前,全球900个主要城市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过63%。在后疫情时代,城市发展应该是弹性的。弹性城市既要有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要有从危机中复苏的能力。面向‘十四五’时期甚至本世纪中叶的城市发展,在战术上应‘以变应变’及时转变策略增强城市韧性与应急能力,在战略上应‘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城市长期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不忘初心、坚守始终。”
(信息来源:世邦魏理仕)